欧莱雅团队上海戏剧灵感之旅

此次工作坊于2024年6月24日这一周举行,由欧莱雅零售大学(L’Oréal University for Retail)发起,旨在让参与者从戏剧场景设计的原则和技巧中汲取灵感,用于产品和体验的设计。培训导师为法国著名布景设计师吉尔•塔谢(Gilles Taschet)。在其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曾与一些最受尊敬的导演和剧团合作,比如前Nanterre Amandiers剧院总监让-路易•马蒂内利(Jean-Louis Martinelli)、比利时国家剧院、法兰西喜剧院,以及弗朗索瓦丝•吉拉德(Françoise Gillard)、阿兰•弗洛马格(Alain Fromager)和克劳斯•佩曼(Claus Peymann)等。 上剧场 欧莱雅团队在访问的第一站上剧场见到了著名剧作家兼导演赖声川先生。他自1984年在台湾共同创办表演工作坊以来,一直是华语戏剧界的先锋人物。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话剧《暗恋桃花源》,该剧以喜剧和戏剧的创新融合而成为经典。其他著名作品包括《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宝岛一村》和《如梦之梦》。 在上剧场,赖声川先生和塔谢先生就各自的戏剧职业生涯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对话,比较了欧洲、亚洲和美国戏剧制作的各个方面,并特别讨论了有效的布景设计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升戏剧的质感。  团队还在赖先生的亲自指导下,现场观摩了话剧《幺幺洞捌》的一幕排练,现场近距离体验了戏剧的魅力。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欧莱雅团队下一站参观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这个历史悠久的中国话剧机构活跃于戏剧制作、发行、宣传与教育等全产业链,致力于让看话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经验丰富的舞台技师和塔谢先生的专业讲解与指导下,欧莱雅设计团队登上舞台,参观了两个剧场的后台,近距离观察了幕后工作,深入了解了声、光和机械设备如何相互配合,创造出独特而连贯的戏剧体验。  

《守护与重光》文化遗产保护展

关于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ALIPH 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ALIPH)是一个基金会,致力于在冲突和冲突后地区对与博物馆及其藏品、遗址和古迹、文献和手稿及非物质遗产等进行保护。到目前为止,ALIPH已在35个国家支持了450多个项目,总预算达6000万美元。这些项目包括保护阿比让科特迪瓦文明博物馆的藏品、修复摩苏尔博物馆(伊拉克)、保护比布鲁斯考古遗址(黎巴嫩)等。ALIPH成立于2017年,其创始成员国包括中国、法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卢森堡、摩洛哥和瑞士。 展览 此次展览分为五大部分,包含了照片、视频、3D视频和3D打印等多种呈现方式,首次展示了由本地和国际合作伙伴在国际冲突地区遗产保护联盟(ALIPH)支持下开展的遗产保护项目。展出的重要项目包括黎巴嫩古代玻璃文物的3D打印模型、阿富汗等地传统工艺的记录方法,以及萨赫勒地区土质建筑的保护工作。 展览视频介绍

2024巴黎不眠夜: 点亮 La Caserne!

莱奥·纳塔夫(Léo Nataf )展览 动物头骨、燧石、面具、头饰、用于制作羊皮纸的单峰骆驼皮、护身符、仪式物品、火山岩、路上捡来的石头……莱奥·纳塔夫(Léo Nataf)从旅行中带回各式各样的物件。 他走过亚马逊、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墨西哥的狩猎采集者社区,踏遍他犹太、柏柏尔、阿拉伯和非洲先祖的土地,途径突尼斯、摩洛哥、黎巴嫩和埃塞俄比亚。这些物件对他的多元艺术实践(雕塑、绘画、表演)产生了间接影响,甚至直接融入其中。 无论是通过仪式和相遇获得的礼物,还是与工匠和萨满共同创作的物件,亦或是他作为经历纪念带走的物品,这些源于人际关系的物件都体现了另一种与世界的关系,即“极度物质与极度精神共存”的理念。 回到巴黎圣丹尼后,从他的窑炉到工作室,诞生了许多由混合材料(骨头、燧石、牙齿、陶瓷、大理石、泡沫混凝土、泡沫、木材、金属)塑造而成的形态,这些材料通过火的转化力量融为一体。这种火焰的力量也体现在色彩如烈火般的画布上。 这些闪烁着微光的奇异生物仿佛是虚假的考古遗迹,柔和的战士和狮身人面像既粗犷又脆弱,合成泡沫与火山岩融合成一个球体。火的力量将不同的成分融合成一个整体,消融了它们原本的差异,创造出混合而丰富的艺术作品。 莱奥·纳塔夫(Léo Nataf) 让火焰指引他的创作,享受窑炉烧制中偶然产生的效果,并为火焰那能够转化和重塑物质的力量感到由衷的喜悦。 对于这位北非流亡者和波兰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的后裔来说,他在20世纪中期移民到法国,集体记忆和身份的非物质传承——一种被消失和对起源的追问所困扰的多元身份——是他创作的核心主题。 艺术品作为媒介,引导人们进入另一个空间和时间,有时甚至是深藏于内心的世界。艺术家承载着一段动荡的过去,汲取了意第绪传说、犹太区(mellah)的沉默以及突尼斯海边的冒险故事,重新创造了充满梦想和信仰的图腾,甚至通过重新创造自己的崇拜场所和信物来实现这一点。 一个无顶的神庙在沙漠中由月光照亮;祖父母讲述的西迪布赛义德的棕榈树和蓝色门映在南摩洛哥工匠编织的地毯上;刻有柏柏尔人、犹太人、穆斯林和图阿雷格人符号的装饰品装饰着一只骆驼;犹太家庭门口的物品(mezouza)和七枝烛台(menora)承载着亚伯拉罕的“去吧,为了回归自我”(lekh lekha)。 艺术家简介 莱奥·纳塔夫(Léo Nataf)是一位出生于1994年的巴黎艺术家。他毕业于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目前生活和工作在巴黎圣丹尼。 他热爱人类学,创作过程穿梭于自己的文化与他人文化、个人历史与集体历史之间。 无论是追寻其流亡的北非犹太家族的足迹,还是沉浸于亚马逊、墨西哥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最后一批狩猎采集社会,莱奥·纳塔夫(Léo Nataf)从他的旅行中带回各种物件,这些物件影响并直接融入他的多元艺术实践(雕塑、绘画、表演),以混合材料为灵感。 他曾参与过巴黎的Paname双年展和Dalala节,并在巴黎的3537、Clavé Fine Art、卡瓦永的Agar和伦敦的Boulakia画廊举办展览。 莱奥·纳塔夫(Léo Nataf)是La Kasba团体的共同创始人,该组合在巴黎不同地点(如玛黑区的艺术画廊、美丽城的突尼斯餐厅和巴加泰勒花园)举办围绕北非文化的DJ派对。 活动照片 与朱利安·塞巴格(Julien Sebbag) 一起烹饪美食 朱利安·塞巴格(Julien Sebbag)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年轻主厨,他在巴黎和马赛经营多家餐厅,包括位于老佛爷百货顶层的 Créatures 餐厅和现代艺术博物馆(Musée d’Art Moderne)内的 Forest 餐厅。 他致力于践行一种负责任的烹饪理念,主张一种当代且无界限的烹饪方式,这种理念让他将意大利主厨 马西莫·博图拉(Massimo Bottura)、导演 蒂姆·伯顿(Tim Burton) 和乐队 地下丝绒(Velvet Underground) 列为自己的灵感来源。 2022年,他与莱奥·纳塔夫(Léo Nataf)合作,在克拉维美术馆(Clavé Fine Art)举办了一场以 “狩猎采集者 ”为主题的晚宴。 DJ 派对 : La Kasba X 巴黎不眠夜 莱奥·纳塔夫(Léo Nataf) 是 […]

法国文化中心中国摄影发现之旅

参与行程的艺术专业人士 奥蕾利亚·马卡迪埃 (Aurélia Marcadier) 奥蕾丽亚·马尔卡迪埃是一位艺术史学家,曾在画廊和出版社有六年从业经验,2013 年创办了致力于支持和推广新兴摄影和出版的机构TEMPLE。自2015年起,她开始掌管巴黎圣日耳曼摄影节(PhotoSaintGermain),负责摄影节的艺术指导。 她是2016年和2017年 “多重艺术日(Multiple Art Days)” 艺术书展的统筹人,还作为图片编辑与爱乐乐团等文化机构合作。她经常在艺术院校和文化活动中担任研讨会、评审团和作品集朗读会的嘉宾。 作为 “摄影女孩儿”协会的成员,她今年成为了导师计划的导师之一。 艾米莉亚·杰努阿迪 (Emila Genuardi) 艾米莉亚·杰努阿迪是一位专注于当代摄影的策展人。她致力于推广勇于探索图像表达的艺术家。 2017年,她创办了“A PPR OC HE ”摄影博览会,旨在打造独特形式的博览会平台。她每年与客座策展人合作,共同策划展览方向,为观众呈现多元化的摄影艺术作品。2023年,为了进一步培育对当代摄影创作的支持,她创办了“unRepresented by a ppr oc he”展会。该展会聚焦于没有画廊代理但得到收藏家群体支持的艺术家,为他们提供展示作品和交流的机会。“A PPR OC HE”和“unRepresented by a ppr oc he”两项独立的摄影展会每年举办一届,均由艾米莉亚于2018年创立并运营的“A PPR OC HE”公司主办。2023年,“A PPR OC HE”团队发起“Proche“协会,致力于通过资金支持、精神鼓励和当代艺术活动项目,在法国国内和国际范围内传播当代艺术家的创作。 零零 (Victoria Jonathan) 零零,是一位法国策展人,也是巴黎和北京文化艺术事务所Doors 门艺的联合创始人。她作为联合艺术总监指导了厦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2017-2019) ,并创立了第一个中国女性摄影师奖项。她最近的策展项目包括:中国摄影师冯立和罗洋在巴黎的个展(巴黎圣日耳曼摄影节,2021年);关于陶瓷和奇石收藏等艺术传统在当代的重新诠释的展览,展出刘建华、展望、Noémie Goudal、Charlotte Charbonnel 等的作品(之禾文化空间,巴黎,2021 年);展览“东流不作西归水——摄影师的中国河流观察”(瑞米耶日修道院 ,诺曼底印象派艺术节项目之一,2020);雷磊在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上的装置作品( 2019);。她对艺术与集体记忆之间的联系特别感兴趣。她曾在国际艺术和摄影场所( 欧洲摄影之家、巴黎的Asia Now […]

河流故事

“不,摄影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怀旧。摄影始终在两种对立却又相辅相成的渴望之间摇摆:一种渴望停止时间的流逝,冻结表象;另一种则预见并伴随世界的变化。” —— 塞尔日·蒂斯隆,《明室之秘:摄影与潜意识》(1996)  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坐落于苏州河畔。这里是上海新近改造的城区核心地带。过去,苏河两岸这一区域曾是早年城市的工业中心,也曾是污染严重的下城区。如今,河岸绿意盎然,吸引着市民和游客前来漫步。苏州河蜿蜒穿过城区,数个世纪以来从未改变。  河流,在中国文人画中,是体现“山水”关系的重要元素,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汉朝 (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20 年)。而在西方绘画史上,风景绘画一直不被重视,直到 17 世纪在荷兰才成为一门重要的绘画题材。  1890 年,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用河流来比喻意识流 (“意识是一种不间断的‘流’”)。这个术语很快被用于形容一种叙事技巧,即通过文字呈现角色的思维过程或内心独白,来传达个体的认知视角。河流恰如其分地象征了人类头脑中流淌的无数思想和情感,以及我们体验、遗忘、回忆和想象的能力。  本次展览“河流故事”里所汇集的五位艺术家,都是用影像来捕捉中国近三十年来的河流景观,并且从过去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无论是歌颂三峡风景的诗歌 ,传统戏曲《霸王别姬》,还是《山海经》、《诗经》,抑或是云南民歌。此外,他们也都以一种身体性的方式参与了作品的创作(往往跋涉数百或数千里,或历时数年)。他们为作品制定了表演规程,或多或少地在作品中扮演了主体的角色。不过,与山水画的传统一样,人的形象在这些风景的再现中几乎不存在。例如,庄辉拍摄了人类穿越三峡地貌时所留下的痕迹,而这些痕迹在多年后的三峡大坝建成之际被彻底淹没。程新皓则在一首怒族民歌的熏陶下,创作了“动态照片”,作品中他伫立在昔日怒江流域的主要通道茶马古道之上,重新将这条高速公路兴建后被遗忘的古道带到人们的眼前。 秋麦(Michael Cherney)将自己的照片印在传统卷轴上,利用数字技术制造幻象,试图在当今的风景中寻找汉宋时期绘画中的风景痕迹。塔可的作品让人联想到某种神话般的起源,中国最早的诗歌在2500年-3000年前于黄河流域腹地诞生,而塔克通过拍摄当今黄河流域的风景,在古代诗歌和当代黄河景观之间建立起一种无形的对应关系。最后,陈秋林采用了碎片化的视觉风格,既呈现了其家乡所在的长江岸边建筑工地的纪实场景,也有传统戏曲中色彩斑斓、翩翩起舞的剪影,其中的江水则象征了一对恋人的分离。  摄影使这些艺术家们能够同时谈论过去和现在。他们创作的图像,既参考了艺术和文学中描绘风景的传统,同时也呼应了当代工业化和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关注。通过摄影,五位艺术家都以一种在写实与诗意之间、在对河流的呈现和对自身主观性的探索之间的方式,见证了过去几十年景观的变迁。 展览景观

“埃尔奥拉:阿拉伯半岛的奇迹绿洲”考古科学研讨会

研讨会为期两天,借此机会,在埃尔奥拉工作的考古项目负责人以及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其他主要遗址进行研究的专家概括介绍了埃尔奥拉和沙特的最新考古发现及历史知识,其中的一些珍宝是首次向外界展示。 此次研讨会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一系列专家发言,参与研讨会的中国考古学界专家们得以了解目前正在沙特进行的考古活动,同时该研讨会也为两国未来在考古领域的合作打开新的大门,从而促进沙特阿拉伯和中国两个丰富而历史悠久的文化之间的交流。  阿卜杜拉曼·阿尔苏海巴尼博士和英格丽德·佩里塞-瓦莱罗博士  演讲者 阿卜杜拉曼·阿尔苏海巴尼博士 (沙特)  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考古、收藏和保护执行主任(自2023年起)  沙特国王大学考古副教授(自2019年起)  阿比尔·阿尔莱斯 (沙特)  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代理首席执行官(自 2024 年起) 丽贝卡·富特博⼠ (美国)  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考古和文化遗产研究主任  英格丽德·佩里塞-瓦莱罗博士 (法国)  自 2019 年起担任法国埃尔奥拉发展署考古与遗产处主任。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UMR 5189:古代世界的历史与来源。  侯赛因·阿布·哈桑博士 (沙特)   DDNC首席执行官 杨·弗里德曼 (英国)  沙特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野生动物和自然遗产地质学家。开展研究以探索新地质构造,制定保护地质遗产的程序,向当地和国际游客介绍地质学知识。 纪尧姆·夏洛克博士 (法国)  穆尼拉·阿尔-马什瓦博士 (沙特)  2022 年至今: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考古、保护和收藏部考古调查管理者。  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R.克拉萨尔(R. Crassard)和G. 夏洛克(G. Charloux)博士共同担任海拜尔长期考古项目的联合主任。  索利曼·希布教授 (沙特)  2012 – 至今:  费萨尔国王研究和伊斯兰研究中心文化顾问。  2017 年至今: 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顾问。  2019 – 至今:  Misr科技大学考古与旅游学院阿拉伯半岛考古系教授。  2020 – 至今: 遗产委员会成员。  达伊夫·阿拉·塔尔希博士 (沙特)  沙特阿拉伯哈伊勒大学(Hail University)古代考古学荣誉副教授 穆罕默德·⻢尔基 (沙特)   沙特阿拉伯文化部遗产委员会水下发掘组组长  法拉桑考古项目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