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故事

类型展览
地点Fotografiska 上海
日期2024 年 3 月 29 日至 2024 年 6 月 23 日
艺术家庄辉, 陈秋林, 秋麦, 塔可, 程新皓
策展人Victoria Jonathan

庄辉陈秋林秋麦塔可程新皓,通过影像,五位艺术家都以介于写实与诗意之间、介于探索自身主体性与集体意识之间的视角,捕捉了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景观变迁。

本次展览由零零(Victoria Jonathan)策展,于 2024 年 3 月 29 日至 6 月 23 日在Fotografiska上海呈现。

塔可,《诗山河考 - 游女》, 2011


“不,摄影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怀旧。摄影始终在两种对立却又相辅相成的渴望之间摇摆:一种渴望停止时间的流逝,冻结表象;另一种则预见并伴随世界的变化。” 
—— 塞尔日·蒂斯隆,《明室之秘:摄影与潜意识》(1996) 

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坐落于苏州河畔。这里是上海新近改造的城区核心地带。过去,苏河两岸这一区域曾是早年城市的工业中心,也曾是污染严重的下城区。如今,河岸绿意盎然,吸引着市民和游客前来漫步。苏州河蜿蜒穿过城区,数个世纪以来从未改变。 

河流,在中国文人画中,是体现“山水”关系的重要元素,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汉朝 (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20 年)。而在西方绘画史上,风景绘画一直不被重视,直到 17 世纪在荷兰才成为一门重要的绘画题材。 

1890 年,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用河流来比喻意识流 (“意识是一种不间断的‘流’”)。这个术语很快被用于形容一种叙事技巧,即通过文字呈现角色的思维过程或内心独白,来传达个体的认知视角。河流恰如其分地象征了人类头脑中流淌的无数思想和情感,以及我们体验、遗忘、回忆和想象的能力。 

程新皓,《你不要到南方去,你不要到北方去》 ,选自《云南故事集》系列,2022年。

本次展览“河流故事”里所汇集的五位艺术家,都是用影像来捕捉中国近三十年来的河流景观,并且从过去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无论是歌颂三峡风景的诗歌 ,传统戏曲《霸王别姬》,还是《山海经》、《诗经》,抑或是云南民歌。此外,他们也都以一种身体性的方式参与了作品的创作(往往跋涉数百或数千里,或历时数年)。他们为作品制定了表演规程,或多或少地在作品中扮演了主体的角色。不过,与山水画的传统一样,人的形象在这些风景的再现中几乎不存在。例如,庄辉拍摄了人类穿越三峡地貌时所留下的痕迹,而这些痕迹在多年后的三峡大坝建成之际被彻底淹没。程新皓则在一首怒族民歌的熏陶下,创作了“动态照片”,作品中他伫立在昔日怒江流域的主要通道茶马古道之上,重新将这条高速公路兴建后被遗忘的古道带到人们的眼前。

秋麦(Michael Cherney)将自己的照片印在传统卷轴上,利用数字技术制造幻象,试图在当今的风景中寻找汉宋时期绘画中的风景痕迹。塔可的作品让人联想到某种神话般的起源,中国最早的诗歌在2500年-3000年前于黄河流域腹地诞生,而塔克通过拍摄当今黄河流域的风景,在古代诗歌和当代黄河景观之间建立起一种无形的对应关系。最后,陈秋林采用了碎片化的视觉风格,既呈现了其家乡所在的长江岸边建筑工地的纪实场景,也有传统戏曲中色彩斑斓、翩翩起舞的剪影,其中的江水则象征了一对恋人的分离。 

摄影使这些艺术家们能够同时谈论过去和现在。他们创作的图像,既参考了艺术和文学中描绘风景的传统,同时也呼应了当代工业化和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关注。通过摄影,五位艺术家都以一种在写实与诗意之间、在对河流的呈现和对自身主观性的探索之间的方式,见证了过去几十年景观的变迁。

陈秋林, 《别赋》 , 2007年。

 Capture d’écran 2024-03-25 à 15.34.03

庄辉,《东经109 ° 88 ,北纬31 ° 09 。三峡大坝打孔图》,1995年。

 Don't You Go to the South, nor to the North (11)

程新皓,《你不要到南方去,你不要到北方去》 ,选自《云南故事集》系列,2022年。

 18

秋麦,《山海图,N° 18. 44°06’22’'N 85°06’03’E 220°》, 2017年。

塔可,《诗山河考 - 白石》,2011

相关的DoorZine文章

2018年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对十位提名者是当今中国的一面镜子,他们将镜头对准不同的主题,包括情侣、亲密关系、性别认同、自我表现、回忆收藏、公共和私人城市空间、媒体和社交网络、大规模生产与消费、全球化交流等主题。

Newsletter

订阅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