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纯:“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张克纯

1980年生于四川巴中。 目前生活于成都。 

张克纯拍摄了中国的当代景观。因《北流活活》系列作品广为人知,该系列于2010年至2015年期间创作于黄河沿岸。 他是2008年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奖和2014年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发现奖得主。 张克纯曾多次参与国内(CAFAM,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和国外(Photoquai摄影双年展,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的摄影艺术展览。 他的作品现已被德国国家博物馆,美国巴尔的摩美术馆,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国威廉斯学院美术馆和施耐德基金会等多家机构收藏。

张克纯, 作品来自《北流活活》系列 (2014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张克纯是展览《东流不作西归水》的参展艺术家之一。

DoorZine:受到张承志《北方的河》(1984年)书中抒情诗句的影响,你决定回到激发你灵感与想象力的源头,自黄河入海口山东东营市开始,骑着自行车向西逆流而上,到达青海的黄河源头,项目耗时约4年时间。这次创作《北流活活》(2010-2013年)的长途旅程对你来说是否是一次灵感启蒙与创造性并存的旅行呢?

张克纯:2010年我开始正式创作《北流活活》,在这之前我已经开始在我居住的岷江流域转悠,拍摄。在当时来说其实是一个情绪的宣泄,一个和外界对话的方式。当然在拍摄早期也会不断的推翻之前的想法,重新构建一个结构。在后来的拍摄中,我逐渐的找到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DoorZine:你所记录下的景观,无论是在农村,在偏远地区,还是在城市的边缘地带,都在呈现着一个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我们不可避免地在城市化影响下的环境中留下人们的足迹。你认为21世纪的人类是否会打破与自然的平衡?

从很多数据表明,当下的人类活动已经给自然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其造成的影响也显现出来了,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这些年我深入到这些地方,这种感受是很深的。

张克纯, 《站在江心石头上的人》(2014年)。 作品来自《山水之间》系列(2014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DoorZine:你自小学习传统绘画,且主要以学习山水画为主。这种美术功底对你在自然中的摄影拍摄(从美学、实践和意识的角度)是否起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帮助?

我读书的时候学习的是西方绘画,因为高考升学要考素描,色彩和速写。学习绘画对摄影还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同时也会限制我的一些拍摄。

DoorZine:你影像中的景观充满了虚幻的气氛,苍白的天空,干涸的地面尘土飞扬,在这里,人类及事物似乎以一种非真实和短暂的方式出现。人们似乎很难相信这些影像景观真实地取材于现实。这种图像的处理方式表达了什么?

我的初衷是想让画面上少有冲突,让颜色更柔和,让背景和前景结合在一起,看上去像传统绘画。这可能和每个人的审美情趣有关系。

张克纯,《带着毛泽东像游黄河的人》,2012年,《北流活活》系列(2010年-2015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DoorZine:你为什么延伸了《山水之间》这个摄影项目,这两个系列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吗?

因为之前黄河我沿一条线来拍摄中国,项目结束后我想去拍摄中国的其他地方,就在地图上找到这些地方,用点标注出来,然后去拍摄。并且和拍摄对象进行置换。

DoorZine:在这两个系列作品中,你把自己搬进了画面,当时为什么会想要这么做? 

在拍摄黄河的时候,有一次在山东我拍摄一座人工湖里的假山,因为当时是冬天,没有很多游客在这里游玩,我于是自己爬到假山上让当地人拍摄了这张照片。后来就想在我下个项目里,我所有照片都会和拍摄者置换。我们既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既置身事外,又参与其中。

艺术家访谈由零零&黎静整理

张克纯专访完整版收录于展览画册(中法双语)中。画册于2020年7月15日开始发售。可在合作发行出版社Bandini  Books网站上进行购买!

访问张克纯个人网站了解更多讯息:zhangkechun.com

Instagram: @kechunz

点击了解更多展览《东流不作西归水》讯息。

相关的DoorZine文章
张晓曾于重庆担任《重庆晨报》的新闻摄影师。他的作品结合了文献理论与美学研究,展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随后创作的《海岸线》系列(2009-2013年)在国内外反响热烈,并获得了众多奖项。
相关项目

Newsletter

订阅本站